English

老照片:民俗的“取景框”

1998-06-04 来源:光明日报 沈 澈 我有话说

从老照片看民俗摄影源起的足迹

摄影是人类追唤记忆瞬间的依据空间。在全世界都在说“回头望一望”的话题时,我们似乎看到了老照片带给人们那份独具的价值与力量。

似乎一夜之间,从英国人约翰·汤姆森、法国人阿尔伯·肯恩以及方苏雅等人100多年前拍摄大量记录中国人生活实态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百年历史搜真实的一瞬。老照片以岁月涤荡的面孔、历史的沉思,记录、搜集了晚清时期的民族风土人情、古建筑及宗教文化、生产活动等人间万象,从妇女“三寸金莲”到长辫马褂,从老房老街到各种交通工具,涵盖了民俗摄影所表现出独有的文化精髓。每一幅老照片都会让人惊异与震动,抚去岁月的尘埃,人们正是在这些民俗色彩浓郁的老照片中,对当时社会人文、生存方式、思维理念与环境等有更为形象还原的直觉认识。老照片的珍贵,潜藏着更多民俗摄影所独有的史料价值。

一个多世纪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我们从诸多国内外已故的拍摄者或收藏者珍藏的老照片中看到,由于时光推移而变迁消失的岁月和记忆,同时也看到了民俗摄影发掘抢救的起源。在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大量的老照片中,使我们更清楚形象地了解到客观与时代的过去。而独具匠心的民俗摄影功能,又让我们更多地获得那些文字描述之外的直观感受与依据。作为文化的承传与守护,不再仅仅是照片本身的意义,它们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和历史财富。

抢救保护老照片与民俗摄影的文化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照片的存在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巨大财富,抢救保护老照片已引起人们共同的关注。云南殷晓俊等人出巨资抢救百年滇影之举是中国摄影界的大事,其深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老照片向我们展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客观的精神面貌,而日益成熟地反观历史与传统使人们需要适度地走进回忆,咀嚼过去。老照片之所以能强烈震撼每一位观众,是让人们通过摄影穿过时间的隧道看到一百多年前自己的故土与祖先,千百年形成的古文化、习俗传统的体系氛围。民俗摄影正是植根于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取材包罗万象,再现民俗文化客观存在的精彩与现实,同时也就蕴含了民俗摄影艺术与学术并存的价值统一。

对于民俗文化形成的历史客观,既有民族自身变迁又有历史背景的强劲融合。天津的摄影家们以史学观、文化价值观对天津现存的老城和小洋楼做全面彻底的历史与建筑文化形成的考察,共拍摄照片一万五千余幅!这足以表现此地摄影家们的民俗文化意识与责任精神。摄影历史的一个多世纪也正是民俗摄影探索、认识、发展的一个多世纪,然而人们认识到民俗摄影的社会、历史、文化及艺术等诸多价值因素并存,是人们一百多年后发现总结的结果。

老照片同民俗摄影涵盖的文化价值似乎是一致的,从产生到结果,最终是一种社会共有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

民俗摄影必将创造民俗文化新财富

民俗摄影在上升到一种理念认识与发展之前,民俗摄影的价值与其独特的社会属性依然存在并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有大批摄影工作者为之献出毕生心血而不渝。民俗摄影做为一个崭新的学术性很强的摄影门类,是依据于民俗学界定的学术范畴做摄影艺术与学术的学问。纵观民俗摄影的发展历程,在艺术与学术价值并存的发展沿革主题中,作为一个新摄影门类的理论导入是近几年的结果,因此说,民俗摄影在发展中是无意识地经历了上百年。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既是文化积淀又是审美永恒与理论的蕴藏。

保留至今的老照片唤起了人类遥远的记忆,也唤起了发掘抢救的意识与理念。民俗文化正以与社会发展同样的速度消逝,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面临的现实。民俗摄影与文化保护已成为全世界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经过四年充分准备而主办的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是民俗摄影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大文化的又一里程碑。无论从民俗摄影文化艺术形体的发展本身上说,还是民俗摄影的价值取向,民俗摄影在世界范围普及推广都是一种必然趋势。民俗摄影与年赛博得世人喝彩的真谛最主要的一点是它的宗旨以及宗旨之外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年赛已远非摄影家们所参与的赛事,它号召全世界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人都端起相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发掘抢救,拍摄整理,保存和研究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促进世界民俗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这也正是民俗摄影发展与前途的必然。民俗摄影本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民俗摄影创作与发展的基石,也必将为世界文化宝库和人类创造民俗文化新财富。正如蒋齐生先生所预言:下个世界,从摄影方面看,很可能是民俗摄影的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